1. 系统以B/S架构的WebGIS技术开发,避免多级安装部署,并可实现网站式访问,适用于IE、Chrome、360等主流浏览器;
2. 系统需拥有电子海图引擎内核,电子海图引擎内核采用面向服务的地理数据共享方式,使用S57、S63等格式,全面支持S52电子海图显示标准,支持简单符号、传统符号显示模式切换;
3. 提供南海北部等重点关注区域的电子海图数据,并集成于系统之中;缺省情况下,系统自动拼接显示已导入的所有海图数据;
4. 系统采用中文界面实现基于电子海图、卫星图、地图三种背景图的选择切换,支持拖拽式地图缩放,提供地图中多点测距和面积测量,支持标识与矢量编辑、图层叠加;
5. 集成多源信号和数据管理技术、数据互操作技术,实现海上遇险目标搜寻多源信号和数据的集成管理、数据互操作,针对性构建数据库,网络正常情况下复杂查询响应不大于2秒;
6. 集成风、浪、流等预报数据,实现统一数据管理,可进行当天逐时预报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叠加展示,网络正常情况下系统处理操作响应不大于1秒;
7. 集成海上遇险目标搜寻风险分析、搜寻资源调配、全局路径规划技术,实现功能选择和结果可视化,并对核心技术算法进行并行化等优化,网络正常情况下系统处理操作响应不大于1秒;
8. 支持海上遇险目标漂移预测结果的回放和再修改,支持辅助决策方案的导出;
9. 提供至少3类典型海上遇险目标、每类至少1条的12小时南海北部漂移轨迹数据,集成于系统之中,并据此对搜寻风险分析、全局路径规划、漂移预测等功能进行测试;
10. 实现各类搜寻资源(不限于无人机、无人艇等)位置信息、状态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展示,并可与漂移预测结果叠加展示,网络正常情况下系统处理操作响应不大于1秒;
11. 根据需求,系统提供与无人机、无人艇、遥感卫星等搜寻资源配套软件的接口,实现数据联通、信号传输、指令下达等功能,系统处理操作响应不大于2秒;
12. 符合2010年1月IALA最新标准,能够完全解析ClassA、ClassB、虚拟航标、AIS二进制等AIS报文内容,并在海图上明确区分显示;
13. 提供系统设计报告、需求规格说明书、数据库设计报告等研发过程技术文档和系统测试报告;
14. 完成系统软件在指定硬件的部署,提供不少于3次技术培训,提供7*24技术支持。
|